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5章 一句话 (第3/3页)
??做工的活计,可是旱涝保收! ??什么叫政通人和,什么叫太平盛世? ??臣……我以为,莫过如此。” ??“自卖自夸!哼!” ??隆正帝嗤之以鼻,但面色却好看了太多。 ??虽然这间宅院依旧破败不堪,桑娘和她弟弟穿的衣裳是粗陋布衣,但是,这一切却充满了欣欣向荣的希望。 ??就好似这春天一般。 ??一直以来,隆正帝对贾环主张的这一系列变革,其实心里并没有十分的底气。 ??只是因为贾环一意为之,再加上这三四年来,的确为朝廷收敛了许多银财税赋,解了朝廷的大难,他才试着推行。 ??如今看来,他终于能彻底放心了。 ??不管什么法子,只要能让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希望,越过越好,那么大秦的皇统根基,便只会更加壮大。 ??自古而今,皇朝少过三百年者。 ??往往前一百年,是锐意进取盛世之时,奠定了盛世之基。 ??到了中间百年,则是平稳期。 ??最后几十年,则是暗无天日的腐朽衰亡期。 ??然而,实际上到了皇朝中期,虽亦称盛世,实则颓败之意,已经显露无疑。 ??太平百年,人口渐多,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朝廷里,党争基本已经开始显现,军队军纪败坏,战力退化严重。 ??底层百姓虽过着太平犬的日子,但出头之日艰难。 ??阶层固化。 ??只不过日复一日的熬着日子,难有什么改变。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多半便会化身为奴…… ??这还只是起初,等到百姓们连卖身为奴求活命的机会都没了,只能化身为流民时…… ??也就到了皇朝的末期了。 ??原本,大秦已经几乎走到了这一步。 ??好在…… ??在他和贾环的联手施为下,不禁稳定了江山,又开疆拓土,扫平外患。 ??更别出心裁,从海外运回大量米粮,平息了内忧。 ??将原本已经大规模出现的流民,送去黑辽开边,开垦出百万亩良田,收获颇丰,甚至已经能反哺关中。 ??再加上前所未有的工商兴邦之策,让百姓们从死水般波澜无惊的日子,变得欣欣向荣,绽发生机。 ??这一切,让隆正帝打心底感到喜悦。 ??他看了眼乐呵呵的贾环,道:“李光地那边的事,你怎么办? ??真要是有干碍,就由我去同他说。 ??为了江山大局,纵然是他,也不能阻绊。” ??最后一句话,说的有些淡漠。 ??让董皇后、贾元春和苏培盛等明白人,都变了脸色。 ??贾环却笑了笑,道:“老爷,倒不是完全迁就他。 ??说到底,不可能将士林一网打尽。 ??总还要留下些做事的。 ??有那位老爷子在,剩下那些人的反弹,反而容易控制些。 ??这场行动展开后,剩下的那些人,纵然心里再不甘,也不敢再轻易翻浪了。 ??他们顶多会蛰伏起来,以图后事。 ??只是,他们怕不知道,相比于滚滚大势而言,他们那些小算计,又能算得了什么? ??难道,他们还能再将百姓赶回去,重新过那种靠天吃饭,浑浑噩噩当草民顺民的日子? ??这些人惯是高高在上,视民如草。 ??却从没想过,为了生活的希望,百姓会爆发出怎样强大的力量。 ??任何开历史的倒车,企图阻拦百姓通往富强的人,最终都会被淘汰。” ??隆正帝闻言,深深看了贾环一眼,顾不得早就云山雾绕的桑娘等人,直言道:“朕不知道你从哪来的这些奇思妙想,朕既然敢让你放手施为,就必定信任你。 ??只是,你若开启民智到连官府都不畏惧的地步,他们可还会敬畏朝廷,敬畏王法,敬畏天家?” ??儒家千百年来,都在帮助天家牧民。 ??一个“牧”字,道尽个中真意。 ??然而按照贾环所言,百姓难以被“牧养”时,担心的,就是天家了…… ??贾环却笑道:“这一点,老爷尽管放心就是。 ??大秦的百姓,永远都是最良顺的百姓,只要不逼到极致,他们极少会心生妄念。 ??再者,我打算,日后让这些小家伙们启蒙读书时,不是先学礼,而是让他们学会一句话。” ??“什么话?” ??“我是一名秦人,我为自己的祖先和血脉感到骄傲。 ??我爱我的国家,我要为民族的强盛,而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