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理寺卿的小锦鲤 第110节 (第2/3页)
的昭鸾公主:“你方才跟她说什么了?” 他这一整日都爱答不理的,昭鸾公主自然也没什么好脸色:“跟朋友自然是说秘密。王爷又不是我的朋友,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宁王大人两头受气,人生从未如此憋屈。 宴会到了尾声,皇帝行至大殿中央,正要致辞,却听得殿外响起了一阵喧闹。抬头看去,百官们纷纷起身,向着走廊行礼。 不多时,宽敞的殿门外出现了两道身影。 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让身侧脊背微弯的内侍官搀扶着,气定神闲地向里走来。 “母后!”皇帝轻唤了一声,赶忙上前搀扶。本朝以孝为先,无论什么样的场合,面对太后,皇帝也得保持着十足谦恭的姿态。 行至太后身侧,他才压低声音问了句:“母后不是与儿臣说好了,今日不来的吗?” 这是卫珩的要求。他虽然同意带阮秋色过来,却不肯让她与太后碰面,所以才向皇帝提了这个条件。 而这也正中皇帝的下怀——接待使臣这样的场合,本就只该由帝后出席。太后若是要来,岂不是在外人面前坐实了后宫干政的传闻?卫珩的要求正好给了他借口,才说服太后待在自己的长平宫。 “怎么,宴会都要结束了,哀家想来看看都不行?”太后凤眸一横,眼尾是个凌厉的弧度。 皇帝便不再多言,只扶着她行至大殿上首。 “哀家素闻北越公主生得倾国倾城,今日一见,反而觉得公主比传言中还要更美几分。”太后笑吟吟地看着昭鸾公主道。 昭鸾公主神色淡淡,只躬身行了一礼:“太后谬赞。” 她自小受尽了宠溺,行事向来听凭本心,对人的态度也只取决于自己的喜好。太后神情虽然温和,可周身的气场却有种跋扈之感,平白让人不喜。 太后观察着她的面色,又道:“如今北越同我朝交好,不光你兄长娶了我们文鸳公主,你父君寄来的信中也说,若是亲上加亲,岂不美哉。哀家思来想去,朝中能与公主相配的,无人能出我们宁王其右了。听说他对公主也很是仰慕,哀家觉得倒真是一桩良缘呢。” “是吗?”昭鸾公主抬了抬眉毛,似笑非笑地看了卫珩一眼,“宁王仰慕我?这我倒真是看不出来。” 卫珩面上波澜不惊,只望着前方的地面,吝于给出任何反应。 他早知道太后不会善罢甘休,既然将阮秋色召进了宫里,便一定要来兴风作浪一番的。左右昭鸾公主的心思他并不关心,于是只是冷眼旁观着,看太后还能说出些什么来。 “我们宁王自小便这样,有什么心思都藏着掖着。”太后以袖掩唇,笑了笑道,“可他对公主的心意却外露得很,如今也是满城皆知了。听说他已经订好了成婚的礼服礼器,只等公主点头,便可以抬你回去,尽享齐人之福呢。” 昭鸾公主如何听不出太后话里的古怪,目光在太后与卫珩之间转了转,也明白了他们二人对立的关系。她眸光一转,顺水推舟地问了句:“什么齐人之福?” “哎呀,瞧哀家这嘴。”太后故作惊讶地掩唇道,“公主来得晚了些,宁王刚得了个情投意合的未婚妻,总不好做个背信弃义之人,所以要抬你们一同进门的。不过王妃向来都是一正一侧,你们两个也好做个伴。” 她说着目光落在了阮秋色身上:“你便是宁王未来那位侧妃吧?宁王时时将你带在身边,倒真是感情甚好。” “侧妃”二字落在卫珩耳中,刺得他眸光一凛。太后话里的恶意毫无遮掩,倒是连长辈的体面也不顾了。 阮秋色满脑子还想着昭鸾公主报恩的事,冷不防被叫到,整个人都愣了愣。 她呆呆地看着殿上眉目犀利的贵妇,也不知道她方才都说了什么,只好弯腰行礼,恭敬地说了句:“太后说的……很有道理。” 太后用眼角瞟了她一眼,只觉得是个唯唯诺诺任人拿捏的,便也没了针对她的心思,只对着公主说了句:“总而言之,宁王的心意,公主还是要好好考虑为上。” 什么“好好考虑”,分明是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