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金堂(嫡幼子)_第3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节 (第3/3页)

纪最小,却最可人疼,每每叫人心窝子暖。”
  李恪点了点头道:“是个孝顺又聪明的孩子。”
  谢斓起身倒了杯茶,正准备喝,听见这话,忙笑道:“这话可不能叫他听了去,赶明儿就能说出不去念书了的话。我前儿还听他和娘说,日后顶多考到举人,便不要再读书了。”
  “果真?”李恪摇头笑道,“是这孩子会做的事。不过……”
  “怎么?”谢斓亲自捧了一盏茶到李恪手边,状似不经意问道。
  李恪以茶碗半掩了唇,用几不可闻的声音道:“若咱们诸事顺利,他跟着我们进京……”
  自然是没得选。
  谢斓听闻此言,却知道还有后半句。
  若不顺利,金堂只考到举人,不必入朝为官,倒也是件好事。
  只是如今大家都没得选,李铮马上就要启程进京,而李恪现存唯一嫡皇子的身份,及如今的处境也只有成,这一条路可走。
  成王败寇,不会再有第二条。
  第五十一章 谢家金堂
  颍州谢宅, 一小厮打扮的少年匆匆行过临水回廊,入了小院,在瞧见玉兰花树下小憩的身影时,轻了脚步, 小心近前唤道:“少爷, 老爷请您过去正堂。”
  “唔, ”金堂听见响动, 伸了个懒腰, 眯着眼看了面前人一眼, 才慢悠悠道, “是墨书啊, 我爹寻我何事?”
  墨书想了想道:“早先王府派人来了一回, 却不知有何事。”
  “王府?”金堂轻咳一声, 露出几分心虚模样,翻身坐起, 身上沾上的玉兰花瓣也随之滑落。
  自金堂八岁那年秋里,李铮回京, 李恪连着谢父都忙碌许多, 就是李钺也常常不见人影。
  李恪分不出心神管教金堂,便叫他长住河下村,托潘先生看顾。
  潘先生生性清正,待学生十分认真,金堂九岁那年考过秀才之后,便少有远行之时。
  他十一岁那年正该秋闱,潘先生以他学识不足、性子跳脱为由,又压了他两年,直到今年年头上才许他去参加明年秋闱。
  潘先生前几日得信, 家中有亲人过世,便向李恪告假,回家奔丧。金堂便没再去河下村,恰这几日李恪不得闲,才许他回家来。
  “是,”墨书应道,“听正堂伺候的说老爷很是生气,还砸了个杯子。”
  “爹发了脾气?”金堂听了这话,便知道那人不是姐夫看自己闲了,使来给自己找事做的。只是能叫爹这么好脾气的人生气,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姐夫姐姐素来敬重爹娘,想必也不是他们之故,否则爹肯定要找上门去骂了。
  金堂绕着玉兰花树转了两圈,折了两枝花下来,才亲自捧着往正院而去。
  “少爷来了,”正院的婆子远远瞧见金堂身影,松了口气,赶忙先去传话,徐氏身边伺候的大丫鬟亲自过来打起帘子,还给了金堂一个京城的口型,才低了头。
  “爹、娘,”金堂压下心思,才行到门槛处,便先喊了两声。
  等进了屋里,金堂先行了个礼,又走到近前,献宝似的将捧着的花枝给两人看:“我庭前玉兰开得正好,便折了两枝好的,不管是插瓶,还是娘梳发,都合用的。”
  徐氏板着的脸松了几分,借着金堂的手看了一回,才道:“合该去把那对天青色的梅瓶取来,一件搁在屋里,一件搁在你爹书房,恰能熏熏屋子。”
  “娘想得周到,”金堂笑着嘱咐了几句,才将手里的花枝交由旁人。他转头看了一眼谢父的脸色,才道,“爹,我听说方才王府里遣了人来?可是姐夫看我在家躲懒,遣了人要给我加课业?”
  金堂顿了顿道:“您可得劝劝姐夫,我往日都有用心学的,如今不过才将将在家松快几日,又不是出去花天酒地胡作非为……”
  “你还想花天酒地胡作非为?”谢父看了金堂一眼道,“只怕没这个机会,等过几日腾出空来,你就且等着你姐夫收拾你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