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真少爷只想走事业线[穿书]_第十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第1/2页)

“老俞,怎么刚来?就等你呢!”
  “老王,平时看你也没那么积极,今天怎么着了?真见到好东西了?”
  俞董显然是古董交友会的常客,刚一进门,就收到了接连的问候。
  岑诀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混进这种古玩的圈子里,跟着俞董背后,好奇地左瞧右看。
  今天的交流会说是圈子里的人自己玩一玩,但其实规模并不小。
  据门口接到的海报内容来看,这个交流会已经举办了三天:第一二天都是古董展出,到了今天,才是真正的重头戏——藏品拍卖。
  对于俞董这样肯花钱肯买买买的大佬来说,这场交流会的唯一值的亲自来的场合,就是第三天了。
  俞董带着岑诀越往内走,遇到的熟人也就越多。
  那些个藏友、拍卖行的老板、商家,都凑上来打招呼——哪怕在土豪遍地走的a市,俞董在肯为古董花钱上也是一把好手。
  应付完了人际关系,眼看拍卖会即将开始,俞董被工作人员带进了二楼的vip休息室里,一推门,又是几声情真意切的“老俞”。
  俞董在外板着一副不近人情的脸,架子端得足足的,到了这里,才总算轻松下来,解开西装的扣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坐在沙发上。
  “累死我了。”
  俞董坐下了,岑诀跟着在一旁站着,见到工作人员端茶水来,伸手拦下:
  “麻烦换一杯温水。”
  在俞董身边待了一周,具体情况岑诀听秘书说了一些,其中就包括俞董有胃溃疡病史,沾不得茶。
  工作人员愣了一下,连忙点头应下。闻言,屋子里的其他人也不由得看过来。
  “嗬!老俞,这是谁呀?”
  俞董往日来这种场合不喜欢带秘书,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就来了。
  他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在饮食上有诸多忌讳,但又懒得吩咐人,于是干脆就滴水不沾。
  谁晓得今天带了个人,还给张罗起来了!
  俞董也没想到岑诀平时里不怎么说话,但一声不吭知道了不少东西,闻言道:“小岑,我秘书。”
  屋里其他人在“秘书”两个字上品了品,眼睛又没忍住往岑诀脸上瞅——
  这年轻人,长得也太俊了!
  严格说来,不止是一个帅气可以称道。简直就和那汝窑的瓷器一样,“千峰碧波翠色来”!
  “这小伙子不错,老俞,你这招人有水平!”
  先不说岑诀的业务能力如何,光是这相貌,就让其他人忍不住心痒痒。
  今日到底是名为古董交流会,实则古董买卖的交流会,旁的人们提了几句岑诀几句,便回到了正题上,继续聊起了今天拍卖的藏品。
  这次办的这个拍卖会,是某大拍卖公司牵头,网罗了不少国内国外的好物件。
  其中最大的噱头,就是被清乾隆称“三希”之一的《伯远帖》。
  这《伯远帖》的作者是东晋有名的王家子弟王珣,一般不了解的历史的人或许不曾多闻这名字,但听另一位就知道了:王羲之。
  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儿。
  《伯远帖》作为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肩的宝物,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它本身是唯一传世的晋朝真迹。
  是正儿八经的晋朝文物。
  有了这个钩子在,其他也顾不得讨论其他了。
  俞董对陶瓷、花瓶、摆件儿有兴趣,对这文人的书法和画都兴致缺,伸手端了温水喝了一口,拿起桌上的画册看。
  与他同样不感兴趣的,还有坐在一旁的岑诀。
  岑诀跟着俞董来,原本是想找找未来潜在的投资人,但现在看来怕不是时候。
  他无聊地坐在一旁,见桌子上有工作人员留下的笔墨,拿起来随手划拉。
  《伯远帖》的内容是什么来着?
  岑诀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图册,随便写:珣顿首,伯远胜业情期……
  由于魏晋朝时期文人写字用的是硬毫小笔,蘸墨少,需要时不时添墨,加上笔的触感硬,比划横竖弯折都有力,岑诀写了几笔,觉得不满意,就搁笔不写了。
  就在他没事干写写画画时,拍卖会正式开始了。
  一旁有人专门讲,看起来像是俞总的朋友们请来的专家。
  “听说是个大学教授,在某个大博物馆兼职,研究方向就是书画方面。”
  这位专家果然靠谱,《伯远帖》展出来时,第一眼就定了性:“我不太看好这件。”
  不看好,就是大概率是赝品的意思。
  专家都说不行了,在座的当然不会买这个账,说了几声“可惜”,准备参加接下来的内行人交流会。
  俞董看完了整个拍卖会,趁机买了两个花瓶,心情颇好,见岑诀从头到尾划水,不由得道:
  “你这小子明明懂点东西,怎么一句话都不说?”
  拍卖会结束了,其他人有了兴头,听闻这话,不由得好奇地问原因。
  俞董讲了岑诀给他收拾老旧藏品的事。
  “那些都是十多年前买的东西了,这小子一个个给我收拾好,摆在柜子上。”
  “那些个假的东西都放的高,唯独一件他没动,妥善地给我放在地上。”
  其他人好奇了:“怎么了,难道还真是真品不成?”
  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