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0节 (第3/3页)
这些都是特效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接着秦砚又举列了很多现在意义上的大片,他们的特效是如何制作,又为什么能够吸引观众。 秦砚没有丝毫的顾忌,直接拿自己最近的电影《地球要塞》举例,当然也会用提到像《黑客帝国》、《哈利波特》、《指环王》这些全球知名的特效电影。 可是观众听了秦砚的介绍后,多少有些不舒服。 刚才李德天的介绍能够让观众们回想起自己以前看过的各种经典影视作品,而在秦砚的例子中,几乎看不到华语电影的存在。 每个观众都有些不服气:难道华语电影除了你的《地球要塞》,就没有特效方面能够入你眼的作品了吗?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德天和秦砚之间的对立感更加明显,所有人仿佛看见他们两人中间隔着一条名为“时代”的河流,无法理解彼此,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 刘晓明作为主持人反复还不嫌事儿大,他问了一个很直白的问题:“那李德天老师,你是否了解秦砚他所说的这些的特效制作方式呢?你有什么看法。” 李德天很坦然的聊了聊摇头,说到: “从2000年后,我就没有参与过电影特效的制作了,一直在忙着整理《国内特效史》。” “我们当年哪里接触过这些正规的训练,全部靠自己摸索。他说的很多词儿我也仅仅是听说过学习过。现在的特效电影,已经没有我可以做的工作了。” 言语之间有无尽的落寞,当年无数电影以请到李德天负责特效制作为荣,然而现在李德天已经很久没有活可以做了。 当然这也是李德天自己的选择,不想在这个圈子赖着脸皮混下去。 “李德天老师,您在这一行也工作了20多年,这些道具、特效的制作手法,是否有传下来?” 李德天回答的时候更加落寞,他说道: “哎,传承的很不好。年轻人学习电影,谁愿意来当一个特效师、道具制作呢?我以前也在电影学院上课,试图招一两个学生,可是现在的孩子对我们这一行根本就不感兴趣。” “没办法,这一行不赚钱啊。” “我其实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艺继承下去。当初我看到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他真的特别聪明,学啥都特别快。在我这儿上了一学期的课,就把我的知识学了三、四分,这孩子真的有天赋啊。” 说道这儿的时候李德天有些亢奋,他是真的喜欢口中的孩子。 “我很想教他电影道具和特效的制作,但是那个孩子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李德天老师您那一套东西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适合现代的电影。” “你们可能没有办法想到我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觉得自己几十年的努力,突然被人说得一文不值。” 李德天的情绪有些亢奋,也更加撼动人心:“可问题是,我知道他说的都是对的。技术发展更不上时代,只能被时代抛弃。” 《艺术之旅》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深邃的节目,各种背景配乐应有尽有。李德天说这些话的时候,现场配乐乐队立刻弹起了一段悲哀的钢琴曲。 好似滚滚长江,不舍昼夜。 刘晓明立刻开始打圆场:“李德天老师,这个学生说得太过头了。我们可以看到您和国内最初的特效工作者们,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这是谁也无法否认。“ 录制厅内的观众自发为李德天鼓掌,他们在刚才的纪录片中看得很清楚,当年国内电影发展,特效工作有多么的困难。 如果不是李德天老师他们的努力,上个世纪末期就不会有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 不仅仅是这些现场的观众,就连电视机之前的王晓敏和朱梦薇也有内心也有一些悲伤。 作为年长者,王晓敏当年看过坝坝电影、黑白电影,她对电影发展更加敏感: “我也不懂这些特效东西,但是总觉得我们国家自己发展了这么多年的东西,说断就断的确不太好。唉,真的是让人心痛。“ 而电视之中的秦砚的表情依然没有变化,仿佛对于这一段艰苦的国内电影特效发展历史,没有丝毫的感同身受。 他只是默默的听着,也不开口安慰李德天老师。这下所有人对于秦砚都有一点点方案。 就连朱梦薇也觉得秦砚有一点不尊重国内的传统手艺。但是她还是强强行忍住了,没有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吐槽秦砚。